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

美國鄉民也嘆息,錢到底花到哪去了?


房價越打越高,物價又節節攀升,生活確實不容易,日常生活開銷越來越昂貴是許多老百姓的心聲。其實,不只是在台灣,歷經金融風暴的美國鄉民更是點滴在心頭。

但是,事實上許多東西不像我們想像的這麼昂貴,有些其實還相對便宜。Businessweek 整理了近30年來的消費支出變化,雖然數據是以美國為基準,或許對台灣的朋友們有些參考價值。


比較19802010年,以大趨勢來看,名目收入的增加幅度超過了整體的消費者物價(名目收入未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),許多日常開支,如食物和能源的消費,甚至增幅比整體消費物價來的小。然而,在教育與醫療方面,消費支出卻近乎翻倍,因此也造成了消費型態占比的轉移。

在美國的教育成本是非常高的,相較於1980年,2008年高等教育的平均費用已經成長到20,435美元,名目費用成長將近5!即使是經過通膨調整後的實質費用也有兩倍。原因除了逐漸下滑的州政府補助之外,學校在成本管控的努力有限,還得投入許多資金在更新設備以及提升服務。這些都是導致學費必須大幅提升的原因。


不過,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,比起高中畢業生,從1980年的高出30%,到2009年已經擴大到60%,也難怪美國人願意投入大量成本在教育上。
至於醫療保健,占年度開銷比率則提升到了百分之3.6,較1984年的比率近乎增倍,平均的單身醫療保險則需要5,049美元。主因是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上升導致診療及住院等諸多費用的增加,這或許是歐巴馬一直希望施行的全民醫療保險的原因。


此外,相較於過去,媒體與科技也成為一項主要的支出來源,在手機以及電腦網路上的每人年均開銷已經超過1,000美元(來源:紐約時報),在2009年美國家庭年均開銷49,000美元中占據不小份額。

債務方面,房貸、車貸等待償還義務在2010年約占個人可支配所得的17.02%,在2007年即將爆發次貸危機時則是到達高點18.86%

而食物作為總支出的比重,已經自1984年的15%下滑到2009年的13%,扣除通膨因素,其實是越來越便宜的。即便原物料的價格在2010年持續上揚,反映在終端零售價格的提升還是相當有限。而屬於能源支出的汽油與天然氣也是一樣的趨勢,實質價格相較1984年分別下跌9%21.2%

看看美國的狀況,在台灣的朋友們,有沒有感覺到比較欣慰阿!
有興趣繼續閱讀的朋友,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