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入味的豆乾、火侯掌握得恰到好處,軟硬適中,還帶有一點彈性;吸飽湯汁的冬粉,搭配酸菜、蔥花、以及些許辣椒跟鹹度剛好的醬汁,這滷味吃起來實在太過癮了,就算有這麼多人排隊,等待也絕對是值得的。
看完上面這段,你應該會想問一個問題,那就是「這間滷味在哪?」
沒錯,這是你最關心的問題,但是身為LifeMBA的讀者,你應該也想知道,「能不能不要等這麼久?」
讓我們來看看這家滷味攤的流程圖,其實這家滷味攤分工做得不錯,把滷味的流程切得很細,分別是先由一個店員為你做點菜結帳的動作,結帳前還順便貼心地問你要不要加一份高麗菜,接著交由另一位店員進行切菜的動作,切好之後放到籃子,然後開始等等等等……最後滿頭大汗的第三位店員終於拿起你的籃子開始滷了,上盤之後還會問你要不要加辣和酸菜。
這流程其實跟生產線的標準化流程沒甚麼兩樣,但是客人的滿意度除了食物好不好吃之外,等待時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子。你可以想像整個流程,三個店員的工作就像下面的三個連接在一起的藍色水管一樣,是一條粗細不規則的水管,越粗的水管表示流量越大,反之越細的則越慢,請問這條水管的流量怎麼決定?答案顯然就是由最細的那一段來決定,因為其他大流量的水管都得等待它。在這家滷味攤的例子中,整個流程上等待時間最長的地方顯然就是滷煮這個環節,這也是我們希望改善的環節。
摘要其重要觀念有:
1. 首先辨識整個流程中的限制 (結帳速度、切菜速度、滷煮速度…)
2. 鬆綁各限制,在既有資源下產能極大化 (假設這家滷味攤每位員工都已經是非常熟練了)
3. 系統的產出由瓶頸資源來決定 (這家滷味攤最大瓶頸就在滷煮速度)
4. 試著鬆綁瓶頸,直到其他限制成為瓶頸資源
5. 如果限制改變了,再回到步驟一
這個方法串起來,便是一個持續改進的流程。
讓我們回到滷味攤上來應用TOC,答案也已經很明顯了,為什麼等這麼久其實我們都瞭,圓形滷鍋一次只能放進三個簍子,負責滷煮的員工除了翻動滷味之外,還要上盤+調味,想當然爾當然慢囉!!
既然滷味攤總是大排長龍,也許有人可以跟老闆建議多買一個滷鍋,在假日時多聘一個工讀生來顧滷鍋,這樣不僅顧客開心;排隊時間降低,效率提高,也會有更多顧客願意上門,老闆更開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