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無疑問的,如果能夠掌握平台,等於握有了皇冠上的寶石。
60年代,IBM創造了PC,以及一應俱全的配套軟硬體服務,PC成功打敗大型主機,IBM成為了PC規格的制定者。90年代,微軟,與許多硬體及軟體供應商合作,提供了更為低價,功能更完整的PC,成功地逆轉了當時的領先者—蘋果,微軟則變成PC OS的壟斷者。Facebook,將社群擴大為平台的概念,創造了現在最大的社群遊戲公司Zynga,Facebook + Zynga更是無往不利,連最大社群網站MySapce也只能選擇臣服。
但平台間的戰爭,往往不只是兩間公司的戰爭,反而更像在比不同的生態系(ecosystem)之間,誰更能帶給消費者更多價值。
例如當有許多消費者使用微軟Windows時,就會有許多的開發商願意在Windows開發軟體,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,然後又有更多開發商願意開發……。像這樣形成一個正向循環,使用者越來越多,商品的價值隨著使用它的人增加而隨之增加時,這樣的效果就是所謂的網路外部性。
相較於各家平台(見下圖),Apple投入在 iPhone4及iPad的研發成本並不高(1.8bn $USD),但產值卻是最高(22.3bn $USD),即便是Google(3.4bn: 5bn $USD)也比不上;相較之下,NOKIA的投入與回報卻是相當可憐的比率( $5.86bn : 1.5 bn $USD)。但是搭載Android 的手機出貨量在去年第四季卻是iPhone的兩倍,這有助於生態系的進一步擴張。Google的雄心,無怪乎連Apple共同創辦人都看好。
而進一步來說平台策略,Google在推廣Android的策略與當年微軟推廣Windows的策略可說是如出一轍,同樣都是透過多家的供應商大打低價策略,目的就是希望把終端使用者的數量衝高。只是這回Apple恐怕不會在重蹈在PC失利的覆轍,iPhone似乎也即將發行低價版本。
對於其他廠商來說,Apple及Google已經形成難以打敗的兩大生態系統了,要想加入這場戰役,動作得要夠快。
註:本文內容參考自Businessweek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