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

原物料飆風再起 — 民生消費產業苦了

澳洲巴西兩國近日來正遭逢百年一見的大水患,災情十分慘重。
不巧的是,這兩國向來是原物料生產大國,澳洲盛產棉花、小麥、焦煤,而巴西則產黃豆、咖啡、蔗糖、鐵礦砂等原物料。

天災不斷,原物料供給不足,自然得喊漲,但是價格向上,肥了誰?又瘦了誰?


你或許很熟悉這樣的報導:
「本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2.5美元,下周起中油每公升油價調漲0.3元。」
「國際麵粉價格上漲15%,為留住客源,麵包店不漲價苦撐。」

「上肥下瘦」應是原物料漲價過程中的基本原則最上游的原料大廠,握有一部分低價庫存,這時當然優先受惠。而如果是中間商想要進一步將價格的波動轉嫁給下游消費者時,那就得看轉嫁能力了。

如果你像新聞中所說的經營一家小型麵包店,客源十分有限,些微的漲價都可能嚇跑你的客人,那麼你很可能選擇咬牙苦撐;相反的,如果你經營的是大型食品公司,有了品牌或通路,你可能會有更多籌碼轉嫁成本給消費者。

事實上,依據研究,從19852002年,民生消費品企業一直把原物料價格上揚轉嫁這件事做得不錯。1996-1999年間甚至出現原物料價格(藍線)走跌,而產品價格(橘線)持平的階段(見下圖)
 不過這樣的好事顯然無法一直持續,從2002年到2007年間,民生消費品產業內的公司僅轉嫁了15%的價格上漲,但同時期的原物料價格卻上漲了40%,因為這少轉嫁的25%的價差,導致了該產業利潤減少了75%,約等於700億美元。

當然,這些公司希望能重新取得價格的主導權,並提高原物料價格上揚的轉嫁程度,然而現今民生消費性產業已經產生結構性變化:消費者的價值意識越來越高,性價比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重視;另外,連鎖超市及大型量販店掌控了通路,對於價格的影響程度也比過去高了許多,競爭的壓力讓價格易跌難漲。

那麼,到底該怎樣才可以把價格拉上來咧?
LifeMBA過去曾提過一些製造,或者是反制對手低價保證的方法。主要目的意在另闢戰場,避免進一步的價格肉搏戰。
但追本溯源,運用創意價值,才是讓消費者開心買單的良方。

過年前,你是不是跟我一樣,也想買台KINECT好過年呢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